一面是支付宝、微信豪掷巨款补贴、*代理像传销一样大行其道;另一面刷脸支付设备的落地不过冰山一角,从市场规模、商户接受度到用户认可面临着重重考验。 但不由引人思考,自助收银或无人零售尚有待普及的情况下,行业呼声火热的刷脸支付究竟有真价值,还是花把式?以及刷脸支付的落地状况到底如何? 透过市场调查和商家走访,七嘴八舌方面发现,一面是支付宝、微信豪掷巨款补贴、*代理像传销一样大行其道,然而另一面刷脸支付设备的落地不过冰山一角,从市场规模、商户接受度到用户认可面临着重重考验。 作为商业化的**年,刷脸支付并没有想象中的火热,尚处在市场初期的“破冰”阶段,并且其落地仍面临 3 个较为关键的问题: 1. 刷脸支付设备是一个To B的生意,市场推进较慢; 2. 刷脸支付设备的更换成本较高,且商家需求不足; 3. 用户体验不足,并且面临较大的习惯改变成本和安全、隐私担忧。 二维码诞生于2010年,经历了近九年耕耘,才有如今扫码支付的繁荣。而被阿里与腾讯均看好的刷脸支付,又将用多久完成跨越? 2018年12月,支付宝推出一个刷脸支付产品“蜻蜓”。三个月后微信对标“蜻蜓”推出刷脸支付机“青蛙”。两大成员先后进入刷脸支付市场,并掀起补贴竞赛。 刷脸支付设备:左为支付宝“蜻蜓”,右为微信“青蛙” 今年4月,支付宝相关负责人称,未来3年将投入30亿补贴刷脸支付。而微信方面,据传闻只要商家笔单能达到微信要求,便可免费铺设。 随后又有服务商传出,微信对刷脸支付的补贴力度达到100亿。但微信支付团队则表示“微信在刷脸设备推广上有正常扶持政策,但**对外公布过所谓100亿元的补贴金额,流传数据不属实。” 不过这丝毫不影响竞争的升级。今年9月份,支付宝进一步宣布,将30亿市场补贴改为“补贴无上限”。小编估算,30亿对应的大约就是补贴差不多100万台刷脸设备。 某业内人士透露,目前支付宝与微信的刷脸支付设备落地体量应该不**过10万台。据他分析,一方面刷脸设备今年初才开始真正落地,到现在还不足1年;另一方面B端市场的决策相对谨慎,市场进展仍需要时间。 从与支付密切相关的POS机行业来看,一位来自某厂商的员工称,目前支持刷脸的POS机大概占公司总量的5%,非刷脸设备仍是主流。智能POS机每年的市场增量在400万台左右,以此来看,刷脸支付仍是冰山一角。 除了成员的补贴大战外,各路代理或*商伺机而动,甚至打出了支付宝与微信官方的旗号,缴纳数万元即可成为代理商,各种线下推介会大行其道,将刷脸支付炒的沸沸扬扬。 以至于支付宝连忙发出声明辟谣,称“蚂蚁金服及支付宝**授权任何公司以官方名义举办类似活动”。一位业内人士预估,刷脸支付的服务商至少有上千家,如果他们再发展代理那就更多了。 而前几天,七嘴八舌方面也爆料过微信于10月17日晚间,发出一则关于刷脸支付*、代理、补贴情况的声明: 面对目前不到10万台的市场规模,如此多的服务商或代理商涌入,真的能有销量还是充当被割的“韭菜”,以及行业客户真的有需求吗? 北京某线下电子城也开始有部分经销商代理刷脸POS机了,但大家却表示“卖不动,都是噱头”! 我们调查发现,目前市面的刷脸支付设备主要分为三类,一类是以支付宝“蜻蜓”、微信“青蛙”为代表刷脸支付机,与现有的POS机结合即插即用;一类是自助收银机,将刷脸支付作为一种支付手段进行整合;还有一类是自助售货机,在现金、扫码支付之外,也开始支持刷脸支付。 这三类设备的刷脸支付方案大都来自支付宝与微信。作为刷脸支付商业化的**年,支付宝与微信均选择各个领域的连锁店、头部品牌店作为关键“火力点”,并且集中在商**、餐饮、便利店、自动售货机等场景。 但头部连锁店只是冰山一角,冰山之下众多商店对刷脸支付似乎并“不感冒”,也少有认知。一个很现实的原因是,商家不愿为购置刷脸设备额外买单。 一位商家也向我们表示疑惑,现有的POS机就可以使用,扫码也挺方便,看不到刷脸支付机对他们的实际收益。也正因为如此,支付宝与微信都选择从头部品牌或连锁店做起,并且推出一套补贴政策与围绕刷脸支付入口的玩法。 以支付宝“蜻蜓”为例,在设备补贴上,商家每获取一位刷脸用户可获0.7元奖励金,单月较高可获400元,连续返佣可达5个月,单台设备较高可获1600元奖励金。“蜻蜓”目前官方售价 1699元,如果商家可以完成补贴任务,即可接近免费获取设备。 此外,微信与支付宝均推出“刷脸即会员”服务,并与自身生态相结合,使刷脸成为商家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入口。 在他们看来,收银只是刷脸支付的基础功能。微信支付团队称,“微信青蛙”刷脸设备重点提供“刷脸即会员”解决方案,通过开放微信卡包、小程序、互动海报等能力,可以满足线下商户会员拉新、活动促销等经营需求。